一萬小時法則

這篇文章選擇來做新的一年的第一篇文章再適合不過了,

不知道大家對下面這段廣告影片還有印象嗎?



放上這段影片並不是要廣告7-11,也不是為了王力宏,

請大家細細品嘗裡面所講到

早3小時的鍛鍊,


早1小時的努力,


如果達成夢想需要1萬個小時,


那麼早起的人就比別人離夢想更近。

這個廣告的一萬小時到底是發想自哪裡?

我在網路上找了一下,

原來是這是「異數」中提出的法則,

這是一本讓你開卷後捨不得放下的書,好像是一本挖出生活背後不為不知的秘辛
我承認,我會希望這本書挖出,我一直思考而不得其解的問題
image.php.jpg

成功,也許很多是我們一開始就有了許多偏見。
我們有時會聽說 (應該常聽說) 現在的成功模式已經變了,不是像王永慶這種可以白手起家的年代。那種方式在數十年前是可能的,但又為何時至今日卻難上加難? 這本書給了很多思考,至少還不能完全算是答案,如果這位作者來研究台灣的一些成功人士,相信他會說,如果王永慶出生早個幾年,或是晚個幾個月,台灣就不會有今日的王永慶。
當然,他不是完全空穴來風,而是有一些數據與背景的資料考察,而他考察的方式與角度往往是我們現在想不太到。《空中危機》這一章開頭說了一段小故事,一段飛機墜機前的小故事,爾後一轉告訴我們,這些空安意外最大的問題是「文化」。光是看他裡頭前面的說法也許會誤認,我們亞洲人比較好死,但實際上這是文化差異的問題,也許會問,跟文化有啥關係? 空天不就天災加人禍? 而作者就是從許多人看對到的角度來看許多飛安意外,而這些他提的資料與論述,竟然我們都能接受!?
裡頭提的比爾蓋茲,披頭四,許多成功者背後都有一套運算公式,每人雖不近但亦不遠,如果要他分析王建民能有今日的成就,不用他說我們看完書都會知道,他一定背後練習了超過一萬小時的練習;要分析鈴木一郎也一樣,如果從他的出生到他現在的練習,其實這些公式差不多,只是我們看不到。
想到老師提到的,我們總是僅能看到事物最後結果的表徵,卻很難看出裡頭的學問在哪,作研究就是去看這些背後的故事。
這本書不大厚也不太大,你會想拿來看一看嗎?

《異數》(Outliers: The Story of Success)一書提出,一個要成為專業頂尖人才的門檻,就是要有一萬個小時的專業技能。這一萬個小時到底是怎麼計算的呢?假設一個人平均每天練書法,或是練鋼琴花3小時的時間,以這個式子計算:365×3×10=10950,那麼他大概要十年的努力才能『出師』。原來一萬小時換算成十年,還真有它的道理。我們常聽見一句話: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。」舉凡台上的表演或演講,沒有十年的修煉,一定上不了檯面。即使上台了,也可能只是「B咖」而已。當然,如果有人積極趕進度,一天花6小時在專業領域上,那麼他有可能五年就達成一萬小時的目標。只是不管五年或十年,這「一萬小時法則」肯定是邁向成功的第一個關卡。

       「一萬小時法則」就是成為大師或天才的祕密,也是超凡與平凡的關鍵界線,而且古今中外,無一例外。比爾蓋茲、莫札特、麥克喬丹、李維拉(洋基王牌救援投手)、王羲之、張忠謀、郭台銘、張小燕、林良、林煥彰、謝武彰、杜榮琛……,這些在各行各業,各個領域卓有成就的人皆是超過「一萬小時」的努力。





雖然還不知道2012是否是真的世界末日,
去年因病過世的Steve Jobs之所以成功,
就是因為身體的病痛無法掌握,
生活有如隨時都會面臨末日般,
所以他更珍惜僅有的短暫時間比別人更努力,
這也是他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,
檢視一下了自己在想要發展的領域的努力上,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


總之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,


想要「一步登天」的人最好打消這個念頭,


把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像是最後一天,不要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,


趕快累積「一萬小時」的能量,成功之神才會來敲門。

留言